保罗宣教路途的艰难环境
吴家望编译
编译者原创,版权所有,引用时请注明出点
我们常听说有朋友到土耳其参加”重温保罗的宣教旅程”旅行团,体验保罗的经历。但是,参加一个乘坐豪华客车的旅游,很难体会保罗的经历。
使徒行传记载,保罗有过三次宣教之旅。大多数介绍新约圣经的书本中,作者都从地点和日期的角度讨论了圣保罗的旅程。他们的关注点是确定保罗访问过的城市的位置,并确定他访问这些城市的确切时间。但是,当保罗本人谈到自己的旅行时,他强调的不是”地点”或”时间”,而是”方式”。
历史上存在不多的文学和历史资料,可以帮助我们认识2000年前在中东地区旅行的环境和交通的情况。今天我们介绍的是耶路撒冷神学家杰罗姆 · 穆非-奥康纳(Jerome Murphy-O’Connor)归纳了历史资料后,所写的一篇文章:”在陆上和海上与保罗同行 — 第一世纪的旅行环境”(On the Road and on the Sea with St. Paul –Travelling conditions in the first century,Bible Review 1.2,1985) 。
穆非-奥康纳教授的参考资料包括一册《波尔多朝圣者日记》。有一位被称为”波尔多朝圣者”(Bordeaux pilgrim)的匿名旅行者于公元333年访问了圣地,他留下了这本著名的日记。他沿着罗马将军庞培(Pompey)在公元前63年所铺设的罗马军团之路,从法斯蒂诺波利斯(Faustinopolis)旅行到大数。 此外,公元第三世纪有一本名叫《约翰旅程》(Acts of John)的游记,记载了从老底加到以弗所行程的细节。
莱昂内尔·卡森(Lionel Casson)题为《古代世界的旅行》(Travel in the Ancient World,Allen & Unwin, 1974)一书介绍了古罗马帝国旅行的环境。 卡森书中的很多资料又出于古罗马作家阿普列尤斯(Apuleius)的著名小说《金驴记》(Golden Ass),描写一个醉心魔法的年轻人误食了一种魔药,变成驴子,历经奇遇和苦难,最终恢复人形。
保罗的艰难旅途
保罗在受到哥林多教会领袖的攻击时为自己辩护,写道:
…… 遇着船坏三次,一昼一夜在深海里。 又屡次行远路,遭江河的危险、盗贼的危险、同族的危险、外邦人的危险、城里的危险、旷野的危险、海中的危险、假弟兄的危险。 受劳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饥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体。(《林后》11:25-27)
通过数说这一系列的苦难,保罗表达了他对事奉的决心。保罗的同时代人可以很容易地从自己的经历中体会到保罗的结论。但是,今天我们习惯于高速度,安全和舒适的旅行的人,很难体会到保罗当时怎样度过他人生所处的条件。保罗的经历铸造了他的思想,成为他的神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将自己”送回”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才能更好的懂得他的神学。
保罗的第一次宣教之旅将他从叙利亚带到塞浦路斯,然后带到了彼西底 (Pisidia)(现代土耳其的一部分)(使徒行传13-14)。路加在使徒行传15-18中叙述了他第二次穿越小亚细亚进入欧洲的旅程。整个保罗书信中散布的细节也可以重塑这段旅程。路加福音与保罗书信报道之间唯一的差别是日期。路加把保罗的旅程定于公元51或52年的耶路撒冷会议(使徒行传15)之后,当时使徒们达成了让步,允许犹太人和外邦基督徒一起吃饭。从保罗自己的书信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旅程一定是在耶路撒冷会议之前,大概在45至51.2之间。在他的第三次旅程中,保罗再次访问了他在第二次旅程中经过的许多城市(《徒》18:22 – 21:16)。
更正: 以上图表中,第二行,“大数 -- 法斯帝诺波利斯”为“安提阿 -- 大数”之误。
屡次行远路,遭江河的危险
像今天一样,在保罗时代,你的出行方式取决于你有财力。保罗书信给人的印象是他没有很多个人的财务资源。除了其他教会散发给他的零星援助以外,他似乎一无所有(《哥林多前书》11:8-9;《腓立比书》4:14)。 作为一个工匠,一个织帐篷者(《使徒行传》18:3),即使每天都有固定的客户,他的生活仍然相当清苦。保罗从旅途中的同伴那里获得了一些工作,但是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他必须重新开始,建立声誉来吸引客户。
在这种情况下,保罗肯定是徒步旅行。当时旅行者可以选择轮式车辆,但是租车或买车根本超出了他的能力。此外,除军事信息调度员外,马不用于长途旅行。因为马鞍的简陋,懂得骑马的人很少。驴子当然可以负担保罗的一些行李,但这只会增加他的开支,而不会增加他的速度。此外,任何士兵或官员都可以征用你的驴子,拒绝者会遭到殴打。
保罗一天会期望走多远?从一些旅行文章的记载中推算,平均每日旅行距离大约是20英里。 《波尔多朝圣者日记》记载,保罗沿着罗马将军庞培(Pompey)在公元前63年所铺设的罗马军团之路,从法斯蒂诺波利斯(Faustinopolis)旅行到大数。保罗从大数前往加拉太(Galatia)时,反方向走过这段路。波尔多朝圣者所记载的距离如下:
大数(Tarsus) 到 Mascurinaer 旅店 12 罗马里
Mascurinae旅店 到 Pilas 驿站 14 罗马里
Pilas 驿站 到 Podans 旅店 12 罗马里
Podans 旅店 到 Caena 驿站 13 罗马里
Caena 驿站 到 Faustinopolis 城 12 罗马里
从大数到法斯蒂诺波利斯一共 63罗马(英)里,相当于 55.4 (现代)英里。旅行者通常会在旅店过夜,因此,对于那些乘马车旅行的人来说,一天的正常旅程是从一个旅店到下一个旅店,大约25罗马里或22现代英里。像保罗一样走路的人,必须要用脚来覆盖这一距离。保罗不可能长时间保持这样的平均距离,尤其是在道路崎岖的山地。
多次不得睡,又饥又渴
保罗说他”又饥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体”(《林前》11:27),想必是指他在无人居住之地,夜幕降临之时。他可能由于天气原因未能到达庇护所;异常炎热的一天可能会削弱他的耐力;山区通道可能已被不合时宜的早期或晚期降雪所阻挡;春季洪水可能使这条道路无法通行(”遭江河的危险”,《林前》11:26);否则猛烈的冰雹可能迫使他躲难。安纳托利亚高原(Anatolian plateau于今土耳其中部)的平均高度在海平面以上3,000英尺,但其中很大一部分高度加倍,因此极端温度变化是常情。保罗在希腊北部经过的山区情况会好一些。
保罗在第二次传教之旅中走过的岩石地带可能被不寻常的暴风雪所覆盖,而这仅是保罗行走经过的近2,000英里艰难路程的一小部分。保罗平均每天可能走过25英里。但是,在艰苦的攀登穿越7,000英尺高的托罗斯山脉时,他不太可能保持这种步伐。
《约翰旅程》记载了从老底加到以弗所行程的有趣细节:
在第一个晚上,我们到达了一个孤独的旅店,当我们试图为约翰找床时,我们注意到了一件奇怪的事。那里有一张空无一人的床,所以我们铺开了我们穿着的斗篷,请他躺下,而我们所有人都睡在地板上。
但是当约翰躺下后,他被臭虫所困扰。它们对他越来越凶,半夜我们听到他对臭虫训话:”我命令你们这些虫子,一个个地审查自己。你们今晚必须离这里,安静在”一个地方,与上帝的仆人保持距离。” 当我们笑着低声说话时,约翰入睡了,我们没有打扰他。
到了天亮的时候,我首先起床,看到我们房间的门前有一大堆臭虫。当约翰醒来时,他坐在床上,看着那些臭虫,就对它们说:”既然你们表现得很好,听了我的指示,现在可以回到自己的地方去了。”虫子听了,就从门口朝着床奔来,爬到床腿上,消失在窄狭缝中。
盗贼的危险
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1:26提到的另一种担忧的强盗带来的危险。实际上,强盗几乎像臭虫一样普遍。《古代世界的旅行》描述了当时罗马帝国有一种普遍但错误的观点,认为直通路线有官兵保护,旅行者不必过于担心强盗恐惧的威胁。确实,皇帝希望被视为是全民保护者,但在许多情况下,他没有那样做。唯有有地位和影响力的旅行者,在遇到强盗时,可以援引用皇帝的名字来摆脱强盗而得到保护。穷人或操希腊口音的人,遭到强盗格外的骚扰。
使徒行传17:1记载,保罗从尼亚波利斯(Neapolis)到腓力比(Philippi),然后经过安弗波利斯(Amphipolis,中译”暗妃坡里”)和亚波罗尼亚(Apollonia),到达帖撒罗尼迦(《使徒行传》17:1) 这段路是罗马帝国在公元前二世纪修的,连接亚得里亚和拜占庭的通关大道,著名的艾格纳提亚大道(Via Egnatia)的一部分。另一个危险听起来很平庸。保罗走过的所有罗马道路都没有像艾格纳提亚大道艰难。 艾格纳提亚大道由坚硬的火成岩铺成,并以凸起的石头为边界,外面是一条未铺砌的小路,供行人使用。在这些道路上,过往车辆抛出飞石的危险是步行旅行者必须忍受的威胁。
野生动物的危险
野生动物是另一个危险。庇哩亚和帖撒罗尼迦之间,是来自哥林多富人收集野兽来进行角斗表演的地区。《金驴记》一书描写有散布在这一带的熊,狼和野猪等野生动物;故事中的旅行者以投掷长矛,重型狩猎矛,和弓箭等武装自卫。
《使徒行传》17:10记载,”弟兄们随即在夜间打发保罗和西拉往庇哩亚去。”保罗可能在途中遇到过这类野生动物。”但帖撒罗尼迦的犹太人知道保罗又在庇哩亚传上帝的道,也就往那里去,耸动搅扰众人。”(《徒17:14》) 为了保护保罗,当”弟兄们便打发保罗往海边”(《徒》17:14)去时,他可能去了派得那(Pydna),即使该诚在罗马时期已迁入内陆,那里的港口可能仍然运作。《金驴记》记载,庇哩亚和派得那相隔31英里(50公里),是乌鸦在野生动物栖息的山地飞翔的地带。
海中的危险
保罗第二次宣教旅程中,有几段是海上航行。他从特罗亚(Troas)出发,在腓利比的港口尼亚波利斯(Neapolis)进行了首次欧洲登陆(使徒行传16:11)。当然,从哥林多经以弗所返回凯撒利亚的旅程也是海上航行(使徒行传18:18-22)。
海陆交替的旅行在地中海东部十分普遍。公元2世纪初,在罗马专家小普林尼(Pliny the Younger)的书信中,有一封给皇帝图拉真(Trajan)的信上说
“阁下,我确信你会感兴趣的是,我已经绕过马里阿角(Cape Malea希腊的最南端),并在逆风耽搁后与我整个团队一起抵达以弗所。我现在的意图是乘沿海船只,在陆地乘马车到我所在的庇推尼(Bithynia,《徒》16:7)。高温使我无法完全走陆路,7月至9月的季节北风使我无法一路过海”。
作为官员,普林尼可以随意征用船只和马车,但保罗必须设法解决当时的问题。当他离开特罗亚时,很可能他只是乘第一班船到希腊。既然是夏天,他肯定会找到一条船。然而,在下半年的时间里情况并非如此。在冬季,地中海上禁止旅行。路加指出:”走的日子多了,已经过了禁食的节期,行船又危险,保罗就劝众人说:’众位,我看这次行船,不但货物和船要受损伤,大遭破坏,连我们的性命也难保。航行已经很危险,因为斋戒(在秋分附近庆祝的赎罪日)已经结束'”(《使徒行传》27:9-10)。 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告诫我们:”春天为航海家打开了大海。”但冬季经常刮起暴风雨。保罗在他罗马之旅中忍受了一场风暴,持续了近三个星期(《徒》27:19,27)。著名犹太神学家约瑟夫斯(Josephus)记录了一个案例,在冬季执行紧急军事任务的一艘船连续三个月遭受暴风雨袭击。古代人不无道理地认为,三月至五月之间以及九月至十月期间的海上旅行风险很高,而在十一月和二月之间,风险高到极点。我们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保罗在船破之后在马耳他过冬,而不是继续旅行(《徒》28:11),以及为什么他考虑在哥林多过冬(《林前》16:6)。
后记
保罗轻描淡写几句话叙述他旅途的苦难。在旅途中,人为的苦难更加严重。
我比他们多受劳苦,多下监牢,受鞭打是过重的,冒死是屡次有的。 被犹太人鞭打五次,每次四十减去一下; 被棍打了三次;被石头打了一次;…(《林前》11:23-25)
除了承受身体的苦难外,保罗心里的焦虑格外沉重:
除了这外面的事,还有为众教会挂心的事,天天压在我身上。有谁软弱,我不软弱呢?有谁跌倒,我不焦急呢?(11:28-29)
但是,保罗来自基督信仰的刚强,胜过了他的软弱,为我们基督徒提供了榜样和鼓励。
他(主)对我说:”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 我为基督的缘故,就以软弱、凌辱、急难、逼迫、困苦为可喜乐的;因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12:9-10)
…… 基督在你们身上不是软弱的,在你们里面是有大能的。 他因软弱被钉在十字架上,却因上帝的大能仍然活着。我们也是这样同他软弱,但因上帝向你们所显的大能,也必与他同活。 (13:3-4)